Powered By Blogger

2011年1月10日 星期一

淺談品管


1、文件的管制(包括了供應商&客戶等外來文件)

結合實際遇到的問題,以及稽核與被稽核的經歷,總結
的出:品質部門的工作是否合格(不用優秀),單看文件夾的名稱與放置保管的整潔、條理以及分類的合理性就可以得出初步的判斷。從管理的角度來放大:就是5S的工作是否切實的執行,品質部門的5S執行狀況直接反映了公司整體的狀況! (這裡談的不是個案,是整體而言)

工作環境臟、亂、雜、差,你如何保證產品的品質?自己的部門都如此,如何要求別的部門! ?

文件的整潔與條理:文件夾是否有明確的編號與名稱,是否可以一眼看去就可以找出需要的資料,是否名稱與內容一致,並且有合理的歸類。 IQC、IPQC、FQC、OQC、QE、QA等單位的文件夾是否有明確的放置,並無錯亂。

2、表單的填寫與歸檔

品質部門的表單涉及2大類:品質記錄表單&異常處理單。如何讓你的檢驗員正確填寫表單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!表單涉及的相關項目是否完全的填寫,並沒有錯誤說來簡單,但在實際的操作中,很多公司都有LOSS存在,不需要填寫的項目必須有刪除線,要求填寫10個項目/數據的,往往有缺漏。該簽名的地方卻留空,特別是製程異常相關的表單。你可以看看你們公司的表單是否有上述現象。是否填寫完全並正確?

異常處理的表單,是品質部門的工作重點。如何填寫,並完美的結案。 8D說來簡單,實際中又有幾個公司做好! ? 8D提供的是一個思路,而不是限制。如果僅因8D而8D,那麼報告中的內容,有多少的水分?還不包括公司內部不可以透露給客戶的內容!

3、品質標準的管控
作為品質管理人員感受最深的莫過於與製造單位的品質爭議了、其實任何品質問題的產生,責任的歸屬與開發/工程、品管、製造三個單位完全的脫不了關係,不論是原料、製程、成品、出貨。只要涉及到產品,關係到品質!而問題的根源在哪裡呢?標準不明確、模糊,以及製造流程的不合理性!標準哪裡來?由開發/工程在產品設計到試產的過程中將產品的製造過程,製作成為QC工程表(當然也可以有品質部門的工程師來完成),並完成作業規範、檢驗規範。需詳細的說明製造站別與檢驗內容,檢驗方法/抽樣,檢驗設備,判定標準(有必要量化的必須量化,描述的內容要轉化成量化的指標)以減少量產時的糾紛,避免不必要的責任推卸。

4、公司的運作標準

3提到的是產品的標準。其實,重要是整個公司運作的標準,說明白一點就是公司的企業文化。企業文化是個熱門的話題,說簡單直觀些就是企業的做事方式,人員處理問題與解決問題的習慣。ISO9001也好,TS也罷,都是來規範企業運作的方法,統一的程序文件(不是說內容相同,而是包括的相關程序要有),精神就在於:如何做,如何寫,如何寫,如何做,說與做要統一!而在實際的運作中,很多的企業沒有做到這一點,ISO是個簡單的東西,往往是將簡單的工作複雜化,將許多非直接因素的障礙給考慮進去,造成簡單-複雜。也就給各部門的工作造成困擾。這也是ISO被形式化的原因所在。包括人的因素,程序文件的合理優化程度,執行的順暢與否! !關鍵在於各部門有沒有按照既定的“遊戲規則”在運作。如果沒有,那麼注定失敗!

5、站在公司所有者的角度看待品質問題

在工作之餘,談論到品質管理,有的朋友強調做品質工作的,必須將成本、交期分開,只須單單對產品的品質負責,不要考慮其它的因素!在這裡是重點強調品質的單一特性,是產品的固有特性。那麼脫離成本、交期的產品是否是客戶所滿意的呢?回答是否定的。如果只是將品質當作是品質部門的事情,將成本、交期當作是資材(採購)、業務、製造哦部門的事,強調團隊的明確分工固然沒有錯,但在現實的市場需求以及競爭激烈的環境下,如何發揮團隊的合力才是提高企業整體能力的關鍵!所以,做品質管理的要懂得成本、交期、財務以及整個業務流程。這樣才可以做到真正的“抓、放”,否則沒有衡量的尺度,單單為了“品質”而品質,又如何能立足於企業之中! ?


資料來源: 個人經驗及網路資料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